1100614 01.jpg

小時候,家裡要包兩次粽子,第一次在過節前分送往在員貝的外公眾舅舅阿姨們,第二次是分送左右鄰居親里和自家吃。

鄉下人做吃的都像在辦盛宴,林林總總幾大盆炒好的糯米與餡料,油滋滋的,整個隔間用竹竿掛著好幾大串,是早餐是午餐帶便當也是晚餐,再加上鮮魚湯,可以這樣吃上大半個月……

後來民生物質豐富了,離島不再仰賴坐船送去各種生活補給,年長些的哥姐們紛紛去了高雄打拼,粽子不再包那麼多,意思意思幾大串,更後來有了固定的交通船,就直接寄船了。

 

民生物質豐富了,大家講就起養生,清淡不要太油太鹹,小時候的粽子無需調味料,現在都要愛之味。原來我們還是有人喜愛古老的味道,就像細數小時候中秋節月餅裡的豆沙蛋黃……和彩色閃亮的細絲,那時一年只能吃逢年過節才有的東西,不像現在隨時吃得到,所以人們不稀罕了……

 

後來大都沒人在自家大肆包粽子了,因為還在家吃的家人也不多了,旅外什麼都有也不很期待了,村里辦活動不是包就是送,漸漸地失去粽子真正的味道,齒縫間記憶裡還塵封著的滋味……

 

..

可是也沒想過有一朝,沒有粽子飄香的端午節,沒有活動了,也不想擠進去管制中的菜市場,這一年只有六顆粽子……

 

風住塵香在,燕去啣草來,日光荼荼,白雲冉冉,願一切否盡甘來,重溫好時節。

 

端午節快樂。

 

于 110.06.14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雲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