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90103 成為自己的內在英雄 6種人格原型,認識「我是誰」,活出最好版本的自己!.jpg

◎ 我們的一生中,至少會經歷6種人格原型:天真者、孤兒、流浪者、鬥士、殉道者和魔法師。

◎ 這一生最重要的事,是認識自己。(蘇格拉底)

◎ 生命會自然而然地熟成,像一棵植物一樣,你是什麼就會成為什麼。

◎ 你什麼時後清醒,往內看見自己的力量,你就什麼時後解脫,走出困境。

◎ 再美的夢也有破碎的一天。(莎士比亞)

◎ 向外看的人,是在夢中;向內看的人,是清醒的人。(榮格)

◎ 當我們願意承受打擊時,才有希望成為自己的主人。(卡倫.霍妮)

◎ 一個人畢生的努力,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時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。(榮格)

◎ 真正的長大,是靈魂的完整,而不是分裂為兩個我:一個嚴厲批評、強勢指責,另一個弱小恐懼、無助哭泣。

◎ 孤獨並不是來自身邊無人。感到孤獨的真正原因是,因為一個人無法與他人交流對其最重要的感受。(榮格)

◎ 如果我們不能擁抱我們自身的孤獨,我們就只是利用他人做為對抗孤立的一面擋箭牌而已。(歐文.亞隆)

◎ 一個人的成熟度,取決於他對孤獨的承受力。(榮格)

◎ 離開,不意謂人生結束,那往往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。

◎ 真實地與自己安在,是對自己全然地知曉及接納。不批判和責備,才能有機會走入自己的更深處。

◎ 不再做井底之蛙最好的方式,就是勇敢地踏向自己從未到過的地方。

◎ 如果你有意避重就輕,去做比你盡力所能做到的更小的事情,那麼今後的日子裡,你將是不幸的。(馬斯洛)

◎ 保護自己的力量,要由自己內在生出。

◎ 正因為我們不能自力更生,所以只能把自己和另一個人連在一起,這個人也許是我生命的拯救者,但是這種關係與愛無關。(埃里希.佛洛姆)

◎ 不要一直去製造別人「需要」你,而以為別人是愛你、重視你。

◎ 自我價值,不等於「可利用價值」。

◎ 失衡的付出,其實是一種交換行為,用自己的受苦和犧牲換取別人的快樂,也換取自己高貴的靈魂昇華。

◎ 每一個人都值得體會平靜和喜悦,不需要有人一定要被犧牲、一定必須受苦受難,這世界才得以拯救。

◎ 不成熟的愛是,因為我需要你,所以我愛你;成熟的愛是,因為我愛你,所以我需要你。(埃里希.佛羅姆)

◎ 為自己的付出負責,而不是將自己的過度付出,歸咎於其他人的濫用或予取予求。

◎ 殉道者如果誤認自己為救世主,無疑是在誇大自己的影響力,也在弱化他人的能力。

◎ 不要用犧牲來交換自己需要的存在價值感和重要感。

◎ 最有效益的幫助,就是施者及受者皆成長,並獲得生命所需的滋養和培育,沒有人在當中被漠視或貶抑,也沒有人的人格在當中被分別為貴賤。

◎ 只有徹底接受自己的真實存在,我們才能有所變化,超越自己現有的存在模式。(卡爾.羅傑斯)

◎ 離家,是為了「回家」。

◎ 唯有寂靜之中,話語發光;唯有在黑暗中,光亮發光;唯有在死亡中,生命發光;猶如一片虛無的天空,照亮了老鷹的飛翔。(娥蘇拉.勒瑰恩)

◎ 我們無法真正緊抓住什麼、擁有什麼。當你以為自己擁有的那刻,其實你已經失去它了……包括生命。

◎ 唯有寧靜的心,才能以靜觀動,更能看見這世界的轉動和移動。

◎ 所有人事物都像鏡子,我們以為看見的,其實都來自我們的內心鏡映。我們的內心是什麼,就會看見什麼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雲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