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靜.jpg

從一個便當。

開始我只是想解釋孩子為什麼這麼想?這麼做?的心態的來龍去脈。

 

我想我從來都活得很「隨性」,不喜歡被別人約束,所以也不會想約束別人。

我似乎也從沒「嚴格」要求自己必須認真做到什麼?所以也沒嚴格要求孩子必須成為什麼樣的人?

開始我也不想孩子去佔用別人的「愛心」,只是幾天下來發現使用的人並不多,孩子偶爾想去也無妨。

妳想到的是「機會教育」,我想到的只是單純的「知物惜福」,不是離題,但的確有些「雞同鴨講」。

只是妳說的沒錯〜大人的行為如何?不代表孩子就可以成為怎樣的人?

就像我也一直認為〜只有自己必須對自己的人生負責,沒有藉口沉淪。

 

人總是有週期性疲乏的時候。

剛開始也許是一個人的錯,但一直在錯誤中不快樂的輪迴因果,就是二個不智的人的報應了。

我想過〜我接觸的人是太少,也從不試著走進別人的世界探討,我以為我已無慾無求,你怎能還能如此糟糕?

但是〜也許其實人的習性大都是如此,是我看的太少,而我又只能在同一個人的身上看到這些不曾有機會認識的缺點。

小時候只覺得動輒得咎,爸的嚴打毫不留情,媽不但不會維護,連奶奶都還在一旁火上加油,我只想有朝一日逃開。

這些年才體驗〜原來我被保護得很好,吃穿不愁,爸媽也從沒嚴格要求──我必須成為什麼人?我始終回頭依賴著他們。

 

你活在洞穴裡,活在你自己的世界裡,已經到了人生下半局,還是活在夢幻裡,是種幸福,也是種不幸!

當我覺得沒有力氣面對,我就活在自己心裡,那的確是一個別人走不進來,自己也跨不出去的黑暗世界,但它為我留了一盞孤獨的光。

總是在「經歷」之後〜才體會自己曾有過的幸福,那是父母無私的愛。(也許妳無法認同。)

在「事件」之後,雖然不時感到無措和不安,只是我也感恩來自四面八方原來陌生的福澤,就像「謝天」一樣,我不可能得到最好,但我已得到許多。

 

可是。

當我愈像個「凡人」,我的情緒也相對多了,雜了。

當我無法面對前方,我就回頭思念舊時,回憶無法給我力量,但能讓我想起溫暖。

 

妳在他鄉,有自己的世界要面對,遠水管不了近火,我們都要平安走下去。

 

那是一個令我錯愕的消息,只是我實在太習慣〜接受事實了。

 

最傷感的愛情結局〜走完同一條街,回到兩個世界。

(還好那從來不是真的愛情。)

 

于 102.04.20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雲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