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80916 01+2.jpg

婆婆長年在國外,偶爾回來總有親朋好友的邀約,今天這人,明天那人,後天又有人,孩子還小的時候,總是全家出動,但是總邀約常常是臨時起意,以致我常常無所適從,不知該不該煮?煮多少人份?而常常是不煮的,臨時再下麵好了……

後來不堪其擾,於是我回到「不變應萬變」的本性,自己煮,不再盲從,堅守自己的時間步調,公婆在不在家吃無所謂,想吃總是會有的。

後來公婆回來就不再一再出去吃了。

 

但是後來婆婆開始上市場買菜回來煮了,她喜歡煮很多,時間愈長,煮得愈多。她起得晚,吃過我煮的午餐,興致一來,就上市場蒐羅,飯後力量大,她可以從1點多煮到4點多,然後煮累了,很滿意,就出門找婆嬤串門子去了……

 

婆婆再回來可能9點了,她熱了飯菜開始吃晚餐。

夜裡餓了,又熱了飯菜吃宵夜。

 

..

人家說:一山不容二虎,一個廚房容不下二個女人。

何止容不下,我壓根想避而遠之,眼不見為淨。

婆婆的手藝,有日本的清淡,有台灣的濃郁,她一出手就要琳瑯滿桌。為了顯得大氣,她要拿出平常我收藏不用的精緻盤子,湯照例會有二大鍋,既滷了控肉也要滷了牛腱,大魚大蝦,缺點是蔬菜不太在行,總是太油太鹹。

重口味的菜餚好吃,但負擔也很大,飯後的碗盤更多得要晾到陽台去。

所以婆婆再離開,就像掃過一陣暴風雨,帶來滋潤,也留下殘局,我要一一收回原來的樣子。

 

..

孩子在,生活作息穩定,什麼時候該吃,什麼時候收拾妥當。

開小吃店的婆婆總習慣在9點收攤後再吃晚餐,過去這個時間餓了我只會吃泡麵餅乾,不會想要吃飯菜。

後來孩子要補習要打球,有人4~5點要吃,有人7~8點才吃,4~5點吃過的回來再吃。

後來我開始習慣等孩子都在,再一起吃。

 

一個人~

後來我開始習慣,晚上上過課後,回來再煮晚餐吃,晚餐與宵夜合一。

後來我開始習慣,上班前煮好,帶去吃,就不會夜裡餓了。

後來我開始習慣,在這樣的深夜,還把冰箱的飯菜熱出來吃。

 

..

白天不懂夜的黑,萬籟寂寂裡,有人蠢蠢欲動。

窗外是風,是雨,是黎明前黝藍的天光。

 

于 109.02.17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雲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