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年以後,是不是感覺變脆弱了?感情卻虛弱了?
我感受不到鈕承澤的愛,也感受不深安真的犀利。
大家都說〜電視版留下了開放結局的想像空間,其實安真已經做了抉擇,只是不敢「放心」。
怕發現原來真相還是這樣,怕又是另一個錯誤的開始。
每個女人在愛情的國度裡都曾經受過不同程度的傷,記憶的翅膀載著從前飛向現在,也飛向未來。
熱情如火之後,是餘溫?還是灰燼?
安真留下戒指悄悄離開,哭了,既期待更怕再受傷害。
我最感動的不是瑞凡也不是藍總監,是瑞宣。(女人真正的知己還是女人。)
瑞萱真心站在安真的立場,在萌萌的生日會上,康德為好兄弟精心策劃充滿期待,安真的眼神在求饒,瑞萱是不捨,瑞凡心中閃過對另一個孩子的歉疚。
這一幕,每個人的心都滿著,就要溢出來了。
「妳不放開手,媽媽怎麼會得到幸福?」
一個需要父母的愛的小孩怎麼能懂這個道理?瑞凡哭了,萌萌更該哭,當媽媽的應該看了都會哭。(如何捨得對孩子放手?)
我還是覺得瑞凡該去找黎恩的,相同的錯誤不該犯二次,已經負了一個,不該再負第二個,難道他還能有心再找第三個?
不喜歡這樣的結局,不是反對藍總監,是討厭教堂那一段鋪陳,太長太搞笑。
也許我還不喜歡多話,如果節尾只是歌曲&字幕,而不是長長的旁白。
突然想起瓊瑤慣有的場景,總要自海邊遙遠的兩側奔跑相聚,慣有的入口只會有一個,長長的沙灘也一樣,可是唯美好看,然後「全劇終」。
國中的國文老師曾評過我和一個男同學的作文都很好,只是他寫的有點短,我寫的較長,然後有人說〜他是英雄氣短,我是兒女情長。
也許如此,我對電視劇的感受較深,需要慢火細燉,像冷水煮青蛙一樣,不知不覺將感情煮熟,直到透心了。
看電影,感情總有一種無法一氣呵成、綿密相連的感覺,就像跳躍著踩著溪裡的石頭前進,留下個個空洞。
如果改拍電視續集,將石頭間的空洞補平,感情就能串連糾纏,一瀉千里。
台北的夜景,好久不見,已忘了最後一次上山看夜景是何年何月了?
昨夜之燈,多少故事?閃爍的光華也像人魚公主的美夢,天亮後只是泡沫。
于 101.09.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