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51007 大匣蟹  

昨晚看節目,有個蘭嶼的年輕人說〜沒辦法!島上沒什麼別的可吃的,只能靠海吃海,早餐都只好吃「龍蝦海鮮粥」……

前幾天有個澎湖女孩也說〜沒辦法!家裡都沒什麼可吃的,早餐只好都吃「小管麵線」……

小時候,餐桌上也都是海鮮輪流上桌,還好早餐吃得很樸素清淡,頂多有盤螺絲而已。

看著看著澎湖新聞〜「三點蟹」出閘了……

 

在澎湖,海風總是吹著天然的鹹味,久了身上也像醃過一樣黏黏膩膩。

可是同樣環海的金門卻很無味,海風無味,同樣曬著的麵線也很無味。

我懷疑海水是不是也不是鹹的?每一道魚無論哪一家餐廳怎麼烹煮也都無味,同桌的長者就像給魚驗屍似的始終驗不出滋味?

在澎湖,魚上桌,會換來〜好吃,好鮮,好特別。

在金門,魚上桌,為了避免被回收重出菜,通常被戳了幾口就乏人問津了。

 

小時候其實沒吃過炒貝殼,都用來煮湯,到台北才知〜九層塔不只是專門炸鹽酥雞,炒貝殼也很好吃。

帶同學回澎湖玩,在廢棄前的時里浴場烤肉,泰國僑生將烤開的貝殼抖呀抖的將肉吞下,在惋惜聲中才知原來烤貝殼要先喝那打開的湯汁。

我們的海鮮很多,只是我們只做原始的吃法。

我們的魚很多樣,可是我只認識家裡常抓的鱖魚、洋尾,然後辦桌上的石斑。

第一次在台北租屋後頭的小市場的攤子想買魚,左看右看都不熟,老闆問我比較想買啥魚?我說〜石斑魚。

老闆吃驚的問〜你們都吃那麼好的魚喔?

我很疑惑而理所當然的答〜會很好嗎?我們在澎湖都吃這呀!

(後來我才注意到,原來石斑也只在辦桌時吃,平常家裡抓了會出賣。只不過對魚的名字認識太少了,還比不上後來從台北的超市生鮮部認識的。)

 

秋天是吃螃蟹的季節〜

奶奶不在,媽常身體不好,牛的傷口也不能大肆吃海鮮,這些年我們全都陪著忌口。

我們通常也只做原始的吃法=清蒸。 在金門的餐桌上我又聽了一招〜總是將螃蟹端端正正地喬好姿勢擺正下鍋,原來它們得翻轉過來十腳朝天,如同烤貝殼的原理,殼才能留住鮮美的湯汁呀!

 

同桌的長者還說〜見識過台灣人的吃法,被大卸四塊的大蟹上依然覆蓋著完好的大殼,只是打開的大殼被刷洗得很乾淨,沒膏沒黃?

不知親愛的台灣同學們〜你們是不是也都吃沒蟹膏的蟹肉呢?

 

于 104.10.09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雲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