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天〜
宗表弟的車因為沒關大燈沒電可開了,他找了車行來卻打不開引擎蓋,於是打電話回來向姑丈討援。
閒閒的陰陰的午前天空,此時我該煮午餐的,因為昨兒十五拜門口還留著菜,只需煎個土魠魚,熱些冰箱的湯菜,就難得的自由了。
於是走訪很近但後來很少有機會光顧的姑姑家,平常此時她也該在忙碌地煮午餐的,卻和姑丈悠哉地在房裡嗑瓜子看電影─妖獸大蜘蛛。
正說著表弟還沒回來不急著煮,他來電了〜車沒電了…
然後姑丈開始盯著手機再來電,他說引擎蓋中間有一塊東西需用力扳開,但表弟沒使用過不會…
然後姑姑很不以為然,她覺得已經叫車行來就沒問題了,交給師傅去處理就好了…
然後他們一人執著一個想法,姑姑的嗓門就大了些,不是兇不是吵就只是不以為然地大了些,而姑丈還在與手機溝通中…
我不禁思索〜這是上了年紀的相處方式?換了年輕人是不是就細故吵了起來?
印象裡,除了吆喝孩子,媽是沒機會大聲的。
在奶奶面前她只是照指令做事,在爸爸面前她的抗議微不足道,在兩人夾攻下她只有回房掉眼淚的份。
所以當她取代奶奶的身份正式成為家的女主人,當我們成長無需她再委曲求全,她正式成為和爸分庭抗禮的另一個主人,自由,自在。
當男人的權威不再獨一無二,我很高興媽無需再扮演忍氣吞聲的小媳婦了,可是我似乎還是比較深刻童年嫻靜無語的媽媽。
安靜,也是一種美麗的聲音。
除了吆喝孩子,我也沒機會大聲了,我不會。
話題至此,我覺得該結束了,於是選擇然後沉默,問題能得到解決就好了。
可是如果另一方還想繼續爭一個結論,得不到回應,不樂意,不滿,生氣,最後…不歡而散…
我還是無法明白〜為 什 麼?
安靜,也是一種聲音。
為什麼非要言語?
我尊重你的聲音,你不曾尊重我的沉默。
于 104.08.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