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中午12:30了…
前方外科一診–骨科、外科二診–整形外科、加上神經外科,都還在看診中。
早知大牛就不用請第4節的假,上完課再來就好了。
這年頭生育率低,天災人禍又動輒錯失許多人口,人類數應該遞減,怎麼看病的人卻好像比小時候還多?
小時候跑的是「惠民醫院」,好像只有分「內科」和「外科」,現在分科那麼細,反而得分幾次掛不同的診。
有還在讀書的孩子,家長較常接觸的應該是學校和老師,我怎麼都在逛醫院問候醫師?
從西班牙早在2009就通知我們有〝混油〞問題,…到四爺和若曦真實的在一起了……後診區還坐著半滿的人。
李醫師的建議就是~重新〝植皮〞,他說寒假在這裡做就行了,只要住個3天,但事關頭皮,我想這還需要計議一番。
他還說那些不時冒出的大小血泡是體內的髒東西在自尋出口,而它們應該是來自「骨髓炎」?
為什麼選「骨科」?
花醫師說~1﹒不用翻書,只要掛上片子,問題在哪就一目了然。
2﹒開錯了還可以重開。(雖然有些誇張,但好像也沒錯。)
3﹒急診不像急診。(我的手腕拖了5天才知是骨折,才打了石膏;大牛車禍後只是當下打了外固定,真的接骨補骨粉已在半年後。)
內科的毛病可以看很久,從幾個月到幾年甚至一生。
我不知道外(骨)科也可能搏鬥一世?
原來急診出口的警衛也出現有認識的人了。
自開學後,我們就一直輪流在這進進出出~急診–住院–門診……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