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10117  

阿妙自托兒所就開始跳舞,當初是因為媽說〜看電視上的小孩跳舞很可愛,問怎不讓阿妙也去學舞?這一跳也五年了。

看小孩跳舞實在可愛,阿妙手腳纖細、眉眼清俏,我尤其喜歡看她跳「民族」和「古典」舞。

但她個性和我一樣,不求表現,容易被拉動,不論興趣與否,第一個念頭都是──能免則免。所以雖然她跳了些年也跳得高興,但若問她想不想繼續跳?答案總是──不要,更別說特訓參加個人賽了。

在「馬小」沒設舞蹈班前,跳舞是簡單的想法,只是想豐富小孩的童年生活。但開班後,我反而常陷入困擾中,要讓阿妙讀舞蹈班嗎?會不會影響到她的課業?

自三年級後,阿妙的功課並不理想,即使已讀了一年舞蹈班,我的心依然在猶豫搖擺不定。

原來設定至少習舞至小學畢業,是否再學就看阿妙自己的意願,但她從來都表示──不願。

現在可好,「文光」今年也加開舞蹈班,延續國小師資,我更是舉棋難定。不讀,可惜了這些年的底子;讀,怕原已跟不上的學業要更跟不上了。

今天小蘋果升級了,升了一半的「專修班」,為什麼僅一半呢?

因為鑑於他人的經驗,那些升級的同學前輩都因困難度嚇跑了,所以阿妙的芭蕾暫時還停留在「學童班」。

 

自暑假Apple傳在家摔倒受傷後,原來預定至少得休上半年,我也打算開學後讓阿妙到別的社團試試。但一切又迅速回到起點,只是不一樣了。

我不知多少學員琵琶別抱?但阿妙班的大都轉到「綺綺」去了,而且求不回來。

我在心裡很感慨,如果民心思變,表示這個政府有問題;如果長期合作的學員出走,不再考慮回頭,表示這個社團也有問題了。

阿妙和子翎在同儕的拉攏壓力下,也蠢蠢欲動,我只能要求她等公演結束,等放寒假,再考慮到別處試跳。畢竟當家長的我也怯於再重新適應另一個陌生的模式,而大牛受傷後,Apple也給了最大的方便。

 

我是個要求不多的人,並不求完美,可以包容許多小缺點。

但是不是錯了?畢竟這是付錢的投資,有必要要求的更好(向大家家長學習 )

公演後,我的感觸更深了,因為人少了許多,每個人要負擔的舞目變多了。小孩跳得累,家長的負擔也加重,但經營者的問題是不該轉嫁到熟悉配合的消費者身上。

我真的希望永續配合,但我更希望阿妙跳舞是快樂的,不是被迫的。

我的感覺是:自教室搬家後,和居家合一,方便卻變成公私不分(我見我思)

我的感覺是:管理太鬆散,上課拖拖拉拉,中場休息太久,課堂中老師常為私事耽擱(學員頭也不回的理由)

我的感覺是:偏心在自己小孩身上,花許多心血參加比賽,相對於學員就顯得關心不足;如公演海報擺的只是自己女兒肖像,其他人的努力都被忽略了(家長不滿意)

我的感覺是:或者歷史包袱太沉重,和年輕的世代有代溝了。

我希望這一切能看到改善,否則我也不知能勉強小孩多久,畢竟小孩才是主體。

 

我不知像我一般年紀的人是否也有一般感觸,我總在孩子身上追尋屬於我們童年的身影。

看著孩子天真活潑而快樂漫動,生命的延續真是奇妙的旅程。

 

于 100.12.31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雲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